這個夜晚,巴南把廢棄礦坑點亮了。 一邊是轟鳴的山地摩托,一邊是貼著崖壁的光影到凌晨。 汽油味混著泥土味,耳朵里是發(fā)動機(jī)的脈搏。 腳下是碎石,手里是熱騰騰的烤串。 說是礦坑,其實是石灰?guī)r留下的巨大碗口。 周邊山體是典型喀斯特,層層疊疊像書頁。 崖壁一投光,巖紋像年輪。 本地老人愛講,小鎮(zhèn)過去靠礦吃飯,錘子聲一天不消停。 如今換成音樂、摩托、燈光,也算是另一種回聲。 夜里風(fēng)一吹,坑底溫度嗖嗖降。 外套真要帶,早晚都用得上。 鞋子別挑花里胡哨,抓地、防滑才關(guān)鍵。 雨天泥巴厚一層,走兩步就懂了。 自駕最省心。
散場多在夜里,回城不用搶車。 導(dǎo)航直接設(shè)到巴南礦坑入口,跟著臨時指示牌走,不要鉆小路。 車位多是臨停場,現(xiàn)金或掃碼都行,早到更穩(wěn)。 不自駕也能玩。 白天坐地鐵到魚洞,接著打車進(jìn)場,半小時左右看路況。 夜里網(wǎng)約車會緊張,最好提前約好返程。 外地來,選重慶西站下更順路。 出站上快速路,直奔巴南龍洲灣、魚洞方向,省時省心。 重慶北站也行,但穿城更久,打表也更肉疼。 菜園壩火車站更靠主城,下午到還好,晚高峰就慢慢挪吧。 飛機(jī)到江北機(jī)場,地鐵三號線一口氣下去,轉(zhuǎn)車去巴南,時間要留足。 坑里的摩托賽,有時候下午熱身,晚上才帶勁。 觀賽別貼太近,飛石說來就來。 耳塞最好帶上,發(fā)動機(jī)一響,胸口都跟著跳。 賽道有紅白樁,內(nèi)側(cè)別站人,這不是開玩笑。 想試騎,最好提前報名,長褲長袖是硬規(guī)矩。 頭盔護(hù)具要戴好,摔車一次人就懂了。 光影秀在崖壁上鋪開,色塊和線條往上爬。 音樂一起,坑壁跟著呼吸。
常見是整點一場,十幾分鐘一波,間歇還有互動圖案。 手機(jī)拍照別用強(qiáng)光,掃到別人臉上很尷尬。 帶個小三腳架,抖手黨也能出片。 坑底風(fēng)大,羽絨馬甲不嫌多,夏季也得備條薄毯。 露營區(qū)多在坑沿平臺,帳篷要扎牢,夜里陣風(fēng)真不小。 地釘多帶幾根,石頭縫里更穩(wěn)。 睡袋選溫標(biāo)低一點,凌晨容易打哆嗦。 蚊蟲晚上開工,花露水能救命。 小賣部有賣,但不一定趕上需要那一刻。 肚子餓得快,礦坑邊攤子排長隊。 烤腦花、烤苕皮、烤五花三件套,蘸料一抹就開口。 怕油膩的來一碗酸辣粉,香菜一抓,立馬醒神。 不想人擠人,退到魚洞步行街,老火鍋、串串、小面都有。 龍洲灣商圈店多,收攤晚,夜里能兜一圈再回。 預(yù)算也好算。 停車二三十能搞定,門票多半免費或象征價,具體看活動安排。 試騎摩托價格不便宜,十幾分鐘就見底,真喜歡就當(dāng)買個心跳。 攤位消費不夸張,烤串幾塊一串,火鍋人均也有高有低。 晚點走散場會舒服些,車不堵,心也不堵。 想要舒服,盡量挑工作日。
人少,攤位不催,拍照也不搶位置。 周末節(jié)假日是另一張臉,人一團(tuán),信號都開始打瞌睡。 礦坑周邊是小鎮(zhèn)節(jié)奏,配套在一點點完善。 移動廁所夠用,但洗手池會排隊。 垃圾最好自帶袋子,滿一袋就背到回收點。 夜里地形看不清,頭燈管用,手機(jī)電量也要備著。 下到坑底的石階不太平,走路別低頭玩手機(jī)。 無人機(jī)想飛要問清楚,限飛區(qū)別硬來。 風(fēng)一大,炸機(jī)跟翻煎餅一樣快。 玩累了,找點安靜的地方坐坐。 坑沿吹來的是涼風(fēng),坑底涌上來的是人聲。 耳朵里是轟鳴,眼前是燈影,心里是熱乎的重慶味。 這片地方不光有熱鬧,還藏著老故事。 巴南這名字,老得能追到“巴縣之南”。 鹽運古道從山坡繞過去,石板路今天還在,鞋底踩下去有回音。 豐盛老街過去靠鹽號和腳夫,大清柜臺現(xiàn)在還能看見。 老行當(dāng)?shù)乃惚P珠,被小孩當(dāng)彈珠玩。 云篆山上有道觀,傳說南朝就有修行人住過。 石刻留下了年月,香火煙氣把屋梁都熏黑了。 東溫泉的泉眼歷來有名,明清驛路過此,趕路人先泡腳再上路。 冬天熱氣騰騰,夏天也有人泡著聊天,像在蒸饅頭。 抗戰(zhàn)那會兒,魚洞一帶有兵工廠,廠房和軌道的遺址還留著。 建川博物館里收了不少實物,槍械、文件、舊照片,看一圈腦袋里能裝下半本歷史。 這些老東西站在新燈光旁邊,時間就有了層次。 白天去看古街老碑,晚上回礦坑看光影,前后兩頭剛好對上。 出行時間選傍晚進(jìn)場。 先看練習(xí)賽,又能卡住黃金時段的光影。 帶個小墊子,地上坐會兒腿不麻。 礦坑里信號不穩(wěn),約人最好定好標(biāo)志物。 救援點和志愿者位置提前認(rèn)清,出事的時候不至于亂。 孩子能帶,但要拎穩(wěn),耳罩和護(hù)膝能用上。 寵物就別下坑了,噪音一大容易受驚。 拍照時也別往邊緣探身,腳下一滑誰都拉不住。 行程可以這么排。 午后在云篆山走一圈,看石刻和古樹,摸一摸那塊光滑的香爐邊。 晚飯在魚洞解決,清湯抄手先墊肚子,別一上來就往火鍋里跳。 夜里進(jìn)礦坑看摩托和光影,散場回城洗個熱水澡,第二天再去東溫泉泡一泡,腿腳也能立刻恢復(fù)。 第三天逛一趟豐盛古鎮(zhèn),古戲臺前曬曬太陽,順道帶點手作回去。 預(yù)算寬一點的,住龍洲灣口碑酒店,停車方便,熱水穩(wěn)當(dāng)。 預(yù)算緊一點的,小鎮(zhèn)民宿也舒坦,老板多半會給地圖和小吃清單。 海拔不高,溫差不小,衣服按“白天短袖,晚上外套”的思路帶,實用才是硬道理。 現(xiàn)金準(zhǔn)備點,小攤有時候信號掉線,掃碼會卡頓。 電充滿,移動電源帶上,誰也不想燈剛亮手機(jī)就黑屏。 別全靠運氣,信息要提前看。 活動公眾號、官方通知、交通管制、煙花時間這些都寫得清清楚楚。 來了就按它走,少走彎路,少踩坑。 有些攤位熱門到離譜,吃不上沒必要較勁。
退一步,人群里多的是好味道。 烤紅薯的香味,可能更配這個夜晚。 說到底,這片自由礦野,像把舊日的石頭敲出新聲。 舊的礦坑沒丟,新的玩法落地了。 人來了,笑聲起來了,燈光在崖壁上畫了一層又一層。 城市把夜色交出來,山把回聲還回去。 下一次再來,還是自駕最省心。 路線明白,時間自由,走走停停才叫旅行。 白天看人間古事,晚上看山體新戲,這就是巴南給的雙重口味。 不忙,不慌,慢慢玩,別把快樂催熟了。